《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 日期:2016-10-13 12:35:27

课程名称

中文:社会学

 

英语: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总学时

54

学分

3

 

教研室

思想政治教育

撰写人

孙智伟

职称

副教授

 

一、  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观点,同时尝试用该学科的方法去观察思考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参加社会实践打好基础。在科学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指导下,投身社会实践,为社会做贡献。

在学习中,学生要系统阅读课本,并阅读相关原著,做好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能够多参加社会实践,运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分析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一)社会运行是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二)社会运行是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三)社会运行是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五)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基本问题

1、社会和个人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2、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学科的元问题、本问题、分问题。

第二节、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

(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指标及其体系)

第三节、社会学与社会

(一)   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学科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

(二)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第一节、社会运行的条件

(一)   社会运行的条件概述

1、  关于社会要素的研究

2、  功能主义关于社会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的研究

3、  关于社会条件的研究

(二)   社会运行的内外主要条件

人口、生态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与心理条件、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第二节、社会运行的机制

(一)   社会运行机制概述

1、  社会运行机制的含义

2、  社会运行机制的分类

3、  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意义

(二)   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

1、  社会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对独立

2、  分述五大机制(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五类)

 

第三章:社会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二)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的功能(整合、交流、导向、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社会运行

(一)什么是社会运行

1、纵向运行

2、横向运行

(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满足需要的原则

(三)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3、血缘、地缘、业缘的角度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与特性

(一)   文化的含义

(二)文化的特性

(三)、文化的区分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2、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第二节、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

(二)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第三节、文化的功能

(一)   文化史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二)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三)   文化是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含义(文化角度、人格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来理解)

(二)社会化的类型

(三)社会化与社会运行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倚赖生活期)

(二)社会化的主体(家庭、学校、同林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一)   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1、  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2、  生命历程理论

(二)   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三)   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社会化偏差、代差等)

第四节、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政治社会化(与思政教育专业内容大致重合)、道德社会化

 

第六章:社会角色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一)   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们行为的期待,也是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第二节、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

(二)社会角色的表现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四)角色距离

(五)社会角色的失调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2、角色理论;3、参照群体理论;4、戏剧理论;5、社会交换伦;6、本体方法论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景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景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三)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三节、集合行为

(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为者互相依赖)

(二)集合行为的理论

1、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2、模仿理论;3、感染理论;4、紧急规范论;

5、匿名理;6、控制转让理论

(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1、恐慌;2、谣言;3、流行

 

第八章: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

(一)何为社会群体

(二)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一)群体凝聚力

(二)群体规范

(三)群体内部关系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

(一)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二)初级群体的七个基本特点

(三)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

(四)初级群体的功能

(五)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一节、研究概述

(一)研究的对象:初级生活圈

(二)研究的角度: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

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

(一)   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

1、  家庭的国模与结构

2、  家庭关系

3、  家庭的功能

4、  影响婚姻家庭的各种社会因素

(二)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

第三节、性社会学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一)学科发展史与主要理论

(二)性存在的概念

(三)性的社会因素

(四)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五)性别角色与社会角色

 

 

第十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

(一)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  社会组织的含义

2、  社会组织的特征

3、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二)   社会组织的目标

(三)   社会组织的结构

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   组织管理的含义

(二)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三)   组织管理的方式

1、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2、  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3、  官僚主义问题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

(一)   社会地位及其差别

1、  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

2、  社会地位(社会经济地位,SES)

3、  个人地位的多重性

(二)   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1、  社会分化及其后果

2、  社会分化的类型(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3、  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1、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2、  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二)   西方社会的分层理论

1、  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经济、声誉、权利)分层模式

2、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二)层内关系和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

(三)对多元分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一)改革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

(二)改革开放倚赖我国分层结构的变化

第五节、社会流动

(一)   社会流动的含义与类型

(二)   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

(三)   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

 

第十二章:社会设置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设置

(一)社会设置的含义

(二)社会设置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2、社会规范体系;3、权威与地位结构;4、社会机构与设置

(三)社会设置的特征

1、可重复性;2、集体性约束;3、社会设置的自我维护特性

第二节、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

(一)社会设置的功能

(二)考察社会设置功能的角度

1、从设置的功能耦合网的角度;

2、从设置潜功能的角度;

3、从发展的眼光看社会设置的功能性质问题

(三)社会设置的功能变迁与设置创新

第三节、社会改革与社会设置

(一)经济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二)政治设置与社会转型

(三)教育设置与社会转型

 

第十三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概述

(一)社区概念的四层含义

(二)社区的类型

(三)社区研究的方法(实地调查法和分析法)

第二节、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一)地理环境与社区发展

(二)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

(三)文化与社区发展

(四)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

第三节、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一)   城乡协调发展

1、  城乡发展的融合理论

2、  城市布局理论

    (二)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第十四章: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二)近代以来的城市化

1、城市化概念及其历史起点

2、城市化的必然性(工业化的推动,农业生产工业化)

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三)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2、中国城市化的起步与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3、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探讨

A、小城镇重点论,费孝通为代表

B、中等城市重点论

C、大城市重点论

D、并举论

第二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一)   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

1、  滕尼斯: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2、  齐美尔:大城市的精神生活

3、  沃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二)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九个方面)

第三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一)   城市问题

1、  城市问题概述

2、  社会学家对城市问题的解释

A、  城市决定论

B、  人口决定论

C、  亚文化论

 

第十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社会变迁

(一)   社会变迁的类型

1、  社会变迁的规模;2、社会变迁的方向,3、社会变迁的方式

4、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1、环境与社会变迁,2、人口与社会变迁,3、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5、科学技术、6、经济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

(一)   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由来

(二)   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1、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联系不断的历史过程

2、  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3、  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4、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

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   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与整合

1、个人角色分化,2、社会组织分化,3、社会地位分化

(二)理性化

马克斯•韦伯的理性主义

(三)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四)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五)城市化

(六)人的现代化

(七)全球化

1、全球化的概念和历史;

2、全球化的特点

3、全球化的矛盾

A、全球下的不平等和不平衡

B、全球化下的民族国家

C、全球化下的文明和文化

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特征

(一)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1、  被殖民的历史经历

2、  弱久弊多

3、  后发迟滞

(二)   迟发展效果

1、  有目的、有计划的赶超性现代化过程

2、  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3、  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

4、  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一)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1、  初始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辛亥革命)

2、  现代转型和权威危机阶段(民国时期)(两次经济高潮)

3、  现代化发展阶段

4、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新时期(1979至今)

(二)   改革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1、  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历史要求

2、  只有改革,才能主动地有成效的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3、  只有改革,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自我完善

 

第十六章:社会问题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

(二)社会社会问题构成要素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一)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1、  普遍性和变异性

2、  复合型和周期性

3、  破坏性和群体性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1、普遍性社会问题与特殊性社会问题

2、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一)   社会整合理论(涂尔干与帕森斯)

(二)   社会失调理论

(三)   社会解体理论 

(四)   价值冲突理论

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第十七章:主要社会问题分析

第一节、人口问题

(一)   人口增长、环境与社会发展

1、人口增长;2、马尔萨斯陷阱;3、人口与环境问题;4、人口与发展问题;5、稳定人口与政策选择

(二)人口老龄化与健康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概述

(二)关于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贫困问题

(一)贫困的概念与类型

(二)关于贫困的理论解释

 

第十八章:社会控制

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

(二)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和意义

(四)社会转型与社会控制

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

(一)社会控制的手段

(二)社会控制的过程

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一)   社会越轨的含义及其类型

(二)   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1、  生物学的解释

2、  心理学的解释

3、  社会学的解释

A、  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

B、  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

C、  科恩的亚文化群理论

(三)  社会越轨的控制

 

学时分配

 

章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机动

合计

授课学时

 

 

 

 

 

 

 

 

 

 

 

 

 

 

 

 

 

 

 

 

实验学时

 

 

 

 

 

 

 

 

 

 

 

 

 

 

 

 

 

 

 

 

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与书的选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

 

教材: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执笔人:孙智伟

                                                                 2016 年 5月20日

 

 

 

关闭】 【返回顶部】 【返回栏目】【首页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