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 日期:2016-10-13 12:49:36

课程名称

中文:宗教学概论

英语: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学时

54

学分

3

教研室

思想政治教育

撰写人

孙智伟

职称

副教授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宗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观点,同时尝试用该学科的方法去观察思考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为参加社会实践打好基础。在科学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指导下,投身社会实践,为社会做贡献。

在学习中,学生要系统阅读教材,并阅读宗教学相关原著,做好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同时,能够充分利用漳州丰富的宗教资源,将所学理论知识运来分析具体的宗教现象和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宗教学课程绪论

第一节、学习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一、  全面了解历史,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二、  培养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  认识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之方法论和认识论

四、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宗教相关的国际国内政治,稳定社会秩序

第二节、宗教学的历史、性质和内容构成

一、  宗教学发展史概述

二、  宗教学的性质和内容构成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宗教学的态度、理论和方法

一、  科学的态度:学术需要理性,信仰需要宽容

二、  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三、  借鉴近现代比较宗教学的成果

 

第二章:宗教的本质、要素和逻辑结构

   第一节、宗教本质论的三种类型

一、  以信仰的对象(神)为中心

二、  以信仰主体的个人经验为核心

三、  以宗教的社会功能为基础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相关论述

二、  《反杜林论》对宗教的规定

   第三节、宗教四要素说

 

第三章:宗教观念

第一节、灵魂观念

一、  灵魂观念的涵义

二、  灵魂观念产生的原因

三、  灵魂观念的演变

四、  围绕灵魂观念的行为

五、  从灵魂不朽的信仰到宗教的来世生活论

第二节、神灵观念

一、  神灵观念的性质和涵义

二、  宗教的神是社会和人的投影

三、  神灵的种类及神灵世界的结构

第三节、神性观念

一、  神性的涵义

二、  天命观念

三、  神迹观念

 

第四章:宗教经验

第一节、宗教经验的涵义

一、  宗教经验是信仰者对神圣物的精神体验

二、  宗教经验的存在问题

第二节、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和类型

一、  对神圣物的敬畏感、依赖感、惊异感

二、  罪恶感、羞耻感、安宁感、幸福感、获救感等

三、  自觉与神遭遇或与神合一的神秘感

第三节、宗教经验获得的途径

一、  理论的引导

二、  道德的净化

三、  药物的使用

四、  宗教修习

第四节、宗教经验的实质

一、  宗教经验与世俗经验的比较

二、  宗教经验没有客观的对象

三、  宗教经验的“超验对象”是主观观念的对象化

 

第五章:宗教行为

第一节、巫术

一、  巫术的性质和特点

二、  巫术的人性依据和社会基础

三、  巫术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

第二节、宗教禁忌

一、  宗教禁忌的性质和特征

二、  宗教禁忌的起源与种类

三、  宗教禁忌的功能

第三节、献祭与祈祷

一、  献祭、祈祷、忏悔

二、  献祭与祈祷的功能

 

第六章:宗教体制

第一节、宗教信徒的组织化与科层制度

一、  宗教组织的形成与演变

二、  宗教组织的核心——僧侣

三、  宗教组织的类型和社会作用

第二节、宗教观念的信条化玉信仰体制

一、  宗教信条、宗教教义的性质

二、  宗教信条、宗教教义的产生与功能

第三节、宗教理想境界的追求与修行体制

一、  宗教修行的性质、目的与意义

二、  宗教修行的种种法门

三、  宗教修行的组织模式

第四节、宗教行为的规范化与宗教礼仪

 

第七章: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七种宗教起源理论

第二节、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三节、各种宗教发展观的比较

 

第八章: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

第一节、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信仰形态

一、  灵魂观念与冥世崇拜体制

二、  图腾观念与图腾崇拜体制

三、  祖灵观念和祖先崇拜体制

四、  自然神观念与自然崇拜体制

第二节、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特征

一、  自发性和朴素性

二、  整体性和排他性

三、  制度化的约束性和鲜明的功利性

第三节、部落联盟时期氏族宗教的演变

 

第九章:文明古国的国家—民族宗教

第一节、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宗教的国家化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国家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

第三节、波罗门教和犹太教

 

第十章:世界宗教

第一节、世界宗教的特点

一、  神性和信众的普世性

二、  产生的创建性

三、  组织的独立性

第二节、宗教世界化的原因

第三节、世界三大宗教世界化的历史回顾

 

第十一章:宗教与社会经济生活

第一节、社会经济生活是宗教的基础

一、  物质需要的满足是宗教产生的前提

二、  宗教实体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有经济的保障

第二节、宗教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  宗教徒对发展经济的作用

二、  宗教观念影响信徒的宗教行为

三、  宗教的祭仪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

四、  宗教组织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二章:宗教与政治

第一节、宗教为统治秩序服务的形式

一、  宗教国家化为国教

二、  政教合一

第二节、被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的形式

一、  打折宗教旗帜的人民起义

二、  宗教改革与教会改革

三、  异端神学和异教运动

第三节、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其他表现形式

一、  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二、  政教分离

三、  宗教与政党

 

第十三章:宗教与道德

第一节、宗教与道德的起源

一、  道德神启说和道德天赋论的剖析

二、  马克思主义论道德的起源

第二节、宗教道德的性质和作用

一、  宗教道德的性质及其与世俗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二、  宗教道德的历史作用

 

第十四章:宗教与艺术

第一节、宗教与艺术的起源

一、神创艺术论和艺术源于巫术论

二、艺术起源于社会生活

三、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的因缘关系

第二节、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生活的发展是艺术发展的基本动因

二、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三、宗教对艺术影响的二重性

 

第十五章:宗教与科学

第一节、宗教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一、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区别

二、宗教与科学在历史上的联系

第二节、科学在历史上与宗教的冲突

一、古代希腊自然哲学对万物有灵论的冲击

二、哥白尼天文学说对神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反叛

三、近代实验科学的无神论意义

四、天体演化说与进化论对上帝创世论的否定

 

第十六章:宗教与哲学

第一节、宗教与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宗教与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关于三大神学问题的哲学思考

一、关于灵魂不灭问题

二、关于神灵存在问题

三、关于神迹—超自然的自由问题

 

第十七章: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宗教的演变

第一节、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宗教的影响

第二节、传统宗教的演变

一、走向世俗化

二、对传统的坚持与回归

第三节、宗教的对立与对话

一、宗教对立的原因

二、宗教对话的基础

三、宗教对话运动

 

第十八章:宗教的未来

第一节、关于“关于宗教永恒论”

一、  从神性永恒导出宗教永恒

二、  宗教为人性天赋论

三、  宗教为社会必须论

第二节、关于“宗教消亡论”

一、文化主义的宗教消亡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消亡论

 

 

 

 

 

三、学时分配

章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机动

合计

授课学时

3

3

3

6

3

3

3

3

3

3

3

6

12

54

实验学时

 

 

 

 

 

 

 

 

 

 

 

 

 

 

四、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

 

教材:宗教学纲要,吕大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参考书籍:

1.《宗教学通论新编》吕大吉 编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宗教理解》 卓新平 编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版

3.《宗教学概论》 罗竹风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4.《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麦克斯·穆勒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5.《宗教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 梅多·卡霍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宗教学原理》 陈麟书 编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年版

宗教学概论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名著阅读、专题讨论和社会考察。

 

                                        

 

                                                              执笔人:孙智伟

                                                              2016 年 5月20日

 

 

 

关闭】 【返回顶部】 【返回栏目】【首页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