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 日期:2016-10-13 12:14:29

课程名称

中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英语:Selected Reading in Marx’s Works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学时

54

学 分

3

教研室

思想政治教育

撰写人

牛俊伟

职 称

副教授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是师范本科院校政教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名著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精选出最能代表和概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及时代特点的著作进行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直接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打下扎实的基础,尤其是掌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导论

一、教学内容

(一)原著:Text(文本),由正式出版的著作、论文和书信、手稿构成,是作者思想、理论的载体。 原理:对原著的思想、理论的逻辑表述(横向、静态的)。

(二)史:依原著对思想演变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考察(纵向的、动态的)。 原理源于原著,它是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将原著所论述的理论逻辑化、体系化; 史同样源于并忠实于原著,是对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范畴理论的动态发展加以研究,从而揭示思想产生、演变及发展规律。 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从什么地方切入原著,即从什么样的视角去理解原著的词句,这对于是否能忠实把握原著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应从时代背景和写作动机、作者思想演变、发展过程及其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整体的逻辑结构、中心思想等处入手。

(三)学习原著,当然首先要为了掌握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正确地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经典作品指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他们得出基本结论的前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并进而学会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尤为重要。特别是今天,学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对于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原著,如何把握经典作家经典文本的基本思想。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可联系现代解释学的理论,具体阐明文本的显在意义和潜在意义两个层面。

 

第一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一、教学内容

青年马克思在《考虑》一文里讨论了职业选择的必要性和条件,同时表明了自己所选的职业是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从《考虑》一文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人生价值是追求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

二、教学要求

职业选择的条件;马克思所选的职业是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

三、教学建议

联系马克思的职业生涯,说明马克思的职业和人生价值观。

 

第二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教学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提纲》首次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并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相区别的根本点。实践观、实践性,才最终使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克服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缺陷,从而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建议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讲授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第三篇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一、教学内容

《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认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形态》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揭示了人类历史就是现实人创造生活的历史,人类在自己的生活创造中受特定生产方式的制约,要使人类走向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必须诉诸暴力革命,变革旧的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使学生弄清唯物史观的体系,唯物史观与德国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

三、教学建议

联系法国古典哲学史,特别是黑格尔哲学,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区别。

 

第四篇  《共产党宣言》

一、教学内容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全面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及其国家上层建筑,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制定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策略。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把握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使命,把握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领会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错误与历史地位。

三、教学建议

重点讲清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

 

第五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一、教学内容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阐述第二个伟大发现的著作。1857年8月末,马克思为自己尚未动手写作的经济学著作写了一篇导言。导言虽不是最后定稿,但却包含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具有很高的独立的科学价值。马克思首次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论述,明确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物质基础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阐述。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应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建议

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重点讲清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第六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一、教学内容

1859年6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卷正式出版,当时在伦敦的马克思为第一卷的出版写了一个序言。在序言中马克思说明了自己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研究的顺序,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意图及思想轨迹,经典的概括了他的总的哲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学习,应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革命的根源的原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论。

三、教学建议

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七篇  《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一、教学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与第二卷“跋”中,具体概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并把社会经济动态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论述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以及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科学地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具体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方法的不同。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应掌握《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领会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理解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方法的本质区别。

三、教学建议

重点讲清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

 

第八篇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辉著作,它是恩格斯写作于1876-1878年的《反杜林论》中摘录的三章改编而成。在该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各种矛盾,找出解决矛盾方法,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全面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伟大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

三、教学建议

重点讲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伟大意义。

 

第九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教学内容

在实现了两个转变后,马克思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了创立和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深入工人运动中,又不断探索革命理论,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是两个全新理论,它们分别探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运动规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道路。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的革命里程,同时要清楚马克思的理论贡献。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要联系马克思的生平和国际工人运动讲清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和理论贡献。

 

第十篇  致约·布洛赫

一、教学内容

在致约·布洛赫的信里,恩格斯反对德国大学生将唯物史观庸俗化,认为唯物史观除了承认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决定作用外,也承认意识等对人类历史有作用,应当将历史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统一起来。这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决定因素和反作用因素的统一。

三、教学建议

要运用历史的与逻辑的相一致的方法阐明历史决定论的必然性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必要性,学会将决定论与反作用论统一起来。

 

第十一篇  辩证法的要素

一、教学内容

列宁在一战初期为了反对第二国际右倾改良主义,系统研究了辩证法,先后写下了笔记性的文献,这就是《辩证法的要素》和《谈谈辩证法问题》。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里,列宁概述了辩证法的总特征和规律。列宁认为,事物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而变化发展也表现为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之间的转化。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性;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也表现为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过程。改良主义形而上学地看待事物及其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根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是有害的,应予以否定。

二、教学要求

注意区别形而上学与辩证法,阐明唯物辨证法体系。

三、教学建议

运用比较方法, 批判形而上学,坚持贯彻唯物辩证法。

 

第十二篇  谈谈辩证法问题

一、教学内容

1914年前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化,无产阶级政党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临许多新问题。第二国际大多数党背叛《巴尔塞宣言》,堕落成为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沙文主义的党。一些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为了替自己政治的堕落辩解,他们用诡辩冒充唯物辩证法,抹煞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欺骗工人参加战争为帝国主义卖命。为了反击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列宁在1915年完成了《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著作。它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第一次精确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次指明了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第一次揭示了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问题;第一次论述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本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学说;第一次从认识论和阶级利益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列宁彻底清算了社会沙文主义的理论根据的反科学性,指出诡辩论的形而上学实质,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篇的学习,应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掌握认识的辩证本质,领会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理解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三、教学建议

结合西方哲学史,重点讲解列宁关于认识的辩证本质的论述。

 

 

 

 

 

三、学时分配

章 序

导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授课学时

2

2

6

6

6

6

2

2

6

4

4

4

4

54

实验学时

 

 

 

 

 

 

 

 

 

 

 

 

 

 

四、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

教材: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许庆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学习提要》.孙典祥、张士卿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

2、《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教程》.匡显萍、叶霞娣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同时注意师生互动,课堂讨论和辅导同时并重的学习方法

 

 

 

 

 

 

 

                                                                   执笔人: 牛俊伟

                                                                    2016 年 5月20日

 

 

关闭】 【返回顶部】 【返回栏目】【首页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