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力量

研究生导师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导师简介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4日   浏览次数:

陈俭简介

陈俭(1971-),男,河南罗山人,博士,教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硕士)、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专业(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城乡协调发展、学科教学(思政)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3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篇;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

一、近5年主持的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城乡金融关系发展研究(1949-2019)》(19BJL012),资助金额20万元。

2.主持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独特优势及其意义》(JSZM2021035),资助金额5万元。

3.主持漳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发展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经验与世界意义》,资助金额7.5万元。

4.主持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新中国城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sk20008),资助金额5万元。

5.主持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个融合”视域下地方高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YJG202118),资助金额1万元。

二、近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1.《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独特优势与世界意义》,《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1/2)

2.《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逻辑》,《唐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2/2)

3.《新中国金融体系演变的历程、经验与展望》,《社会科学动态》2020年第11期。

4.《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恩格斯工农联盟思想的创新及其启示》,《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2/2)

5.《习近平增进脱贫内生动力的福建探索及价值意蕴》,《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2/2)

6.《科教融合视域下地方高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2/2)

三、近5年获得的科研奖励

论文《新中国城乡金融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学》2019 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陈再生简介

陈再生(1966—),男,福建省东山县人,教授。198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在职攻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2005年3月获法学硕士学位。2014年9月起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任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漳州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中心主任,被聘为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2007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和“福建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2021年入围学校B类学术骨干。主讲研究生课程:《中共党建思想与实践专题研究》和《中共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本科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外交思想与实践》。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近5年主持的课题:

1.主持省级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经费5万;

2.主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经费10万;

3.主持2021年漳州市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赶考’精神的多重逻辑研究”(编号:思政类1号),经费0.2万;

4.主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经费1万;

5.主持省社科基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高端理论研讨会特别委托项目:“四下基层”的群众路线意涵及价值(项目编号:FJ2023TWX043),经费:0.5万

6.主持2023年福建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大):“闽南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FBJY20230082),经费20万。

近5年科研成果:

一、发表论文

1.《战“疫”素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教育评论》2020年第6期;

2.《论谷文昌扶贫实践及其启示》发表于《毛泽东思想研究》2020年第2期;

3.《论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成果及其时代价值》发表于《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年第5期;

4.《家国情怀视域下乡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9期;

5.《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路径探析》发表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6.《论闽西苏区军民融合的历史逻辑与实践创举》发表于《龙岩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7.《百年奋斗视域下的谷文昌精神》发表于《毛泽东思想研究》2022年第1期;

8.《“2+3”模式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发表于《时事报告》2020年第1期;

9.《论谷文昌实事求是先进典型的内涵及新时代启示》发表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10.《两个结合”:阐述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新视角》发表于《三明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

11.《念好“三字诀”推进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刊登于《光明日报》2023年5月8日;

12.《推动建构思政课实践教学大课堂》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23日;

13.《“五个工程”助推思政一流专业建设》刊登于《中国教育报》2021年9月24日;

14.《“三个注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刊登于《人民网(福建频道)》2021年9月23日;

15.《文化自信视角下的“两个结合”》发表于《平潭时报》2023年5月25日理论版;

16.《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发表于《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年第4期,南核;

17.《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研究》发表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18.《中央苏区“扩红”政策探析》发表于《龙岩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19.《谷文昌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敬业精神教育研究》发表于《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20.《课程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18期;

21.《论谷文昌优良家风特质及其新时代启示》发表于《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22.《闽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探析》发表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23. 《井冈山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发展》发表于《龙岩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24.《“足迹”系列融入“概论”的内在逻辑、基本原则和主要路径》发表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25.《“漳州110”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表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2024年第2期。

二、获奖

1.《红色问道、同向同行:合力打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金课”》获2020年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 .《红色引航、校际联动、四堂融合:同城高校思政课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获2022年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何孟飞简介

何孟飞(1966—),男,安徽利辛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教授。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主讲本科生《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国家庭传统伦理研究》、研究生《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中共党史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一、近5年主持的课题:

1.主持2020年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从“摆脱贫困”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研究》,编号:FJ2020ZTZ004,经费5万元。

2.主持2020年福建省社科一般项目《谷文昌东山县社会治理实践及其时代价值研究》,编号:JSZM2020037,经费5万元。

3.主持2021年福建省委统战部B类人文社科项目《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期间统战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编号:TB21045s,经费0.5万元。

4.主持2020年闽南师范大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费2万元。

5.主持2021年中共闽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政治建设研究》,经费0.4万元。

6.主持2020年中共漳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党建研究项目《漳州市高新区党建机制创新实践研究》,经费1.6万元。

7.主持福建省社科基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高端理论研讨会特别委托项目:《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以,<摆脱贫困>为研究文本》,项目编号:FJ2022TWX057,经费0.5万元。

8.主持福建省社科基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高端理论研讨会特别委托项目:“四下基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大制度创新,项目批准号:FJ2023TWX044,,经费0.5万元。

二、近5年发表(出版)论文(著作)

(一)论文

1.《习近平摆脱贫困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及其主要特征》发表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10期(独撰)。

2.《论红船精神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价值引领》发表于《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年1期(独撰)。

3.《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新时代答卷》发表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科版)2021年4期(独撰)。

4.《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的历史性跨越》发表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科版)2022年3期(第一作者)。

5.《谷文昌的领导作风及其时代价值》发表于《福建党史月刊》,2023年3期(独撰)。

6.《谷文昌东山县社会治理实践及其时代价值》发表于《福建党史月刊》,2024年5期(独撰)。

7.《才溪乡调查的历史成因、基本经验及其时代启示》发表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1期(通讯作者)。

8.《新质生产力:生成渊源、价值蕴含与实践路径》发表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哲社版),2024年4期(通讯作者)。

9.《生成逻辑·精髓要义·实践指向: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三维探赜》发表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4年2期(通讯作者)。

10.《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意蕴》发表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科版),2024年3期(通讯作者)。

11.《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福建孕育与探索的三重逻辑》发表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4年4期(通讯作者)。

12.《论共产党人“心学”的三重逻辑》发表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2期(通讯作者)。

13.《以大别山精神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探赜》发表于《长征学刊》,2023年5期(通讯作者)。

14.《论新时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发表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 年1期(通讯作者)。

15.《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向度》发表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 年3期(通讯作者)。

16.《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发表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 年2期(通讯作者)。

17.《习近平劳动观的三维探赜》发表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 年5期(通讯作者)。

18.《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路径探析》发表于《保山学院学报 》,2022 年4期(通讯作者)。

19.《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向度》发表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年1期(通讯作者)。

20.《井冈山精神对时代新人奋斗精神培育研究》发表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年5期(通讯作者)。

21.《试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发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4年12期(通讯作者)。

22.《论曾国藩家风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镜鉴》发表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1期(通讯作者)。

(二)著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独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三、近5年获得的奖励

1.《红色问道、同向同行:合力打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金课”》,2021年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5)。

2.《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赶考”新答卷”》,2021年获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以福建德育资源建构“德法”课“理”“实”融合革命文化教学体系》,2022年获闽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

4. 2022年9月获闽南师范大学首届基层党务干部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5. 2022年9月获闽南师范大学“书记好党课”三等奖。

魏俊简介

魏俊(1981-),女,河南信阳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明清社会经济史、中共党史、货币理论与实践。发表论文总计十一篇,出版专著四本,主持多项课题。学科专业上跨度比较大,从硕士阶段的政治学、到博士阶段的社会经济史,再到博士后阶段的红色金融。

近5年主持的课题:

1.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FJJKBK21-145,《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SZS21007,《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3.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批准号:4112/L22014,《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货币体系建构及其历史经验研究(1927-1937)》。

4.闽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202041,《习近平福建工作采访录融入高校<概论>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5.福建省2022年度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FJ2022JDZ043,《闽南红色金融史料整理与研究》。

6.闽南师范大学202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批准号:YJG20221,基于“问题+选题+课题”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

7.闽南师范大学横向课题,项目编批准号:HX2022246,《关于党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历史经验及其对新时代小微企业的启示》。

近5年科研成果:

一、发表论文

1.魏俊.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视角下数字货币演化路径研究[J].学术探索,2019,(07):98-102.

2.魏俊.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闽北分区货币工作研究[J]. 山西档案,2019,(01): 32-36.

3.魏俊,彭飞雪.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法治思想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05):204-207.

4.魏俊.高捷成在红色金融初建与发展中的贡献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4):102-105.

5.魏俊.清初海上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01):54-58.

6.魏俊.红色金融呈现了中国金融自信的历史基础与当代价值——评《中国红色金融史》[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24):234.

7.魏俊.中央苏区为银行开拓资金来源的历史考察[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42(01):120-122.

8.魏俊,赖小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出台及演变历程[J].文史天地,2024,(07):10-14.

9.魏俊.毛泽东基于实践哲学的中国现代化探索[J].毛泽东研究,2024,(04):81-89.

鄢姿简介

鄢姿(1981-),福建福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及地方红色文化等相关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省厅级项目4项,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各类课题研究;在权威期刊《史学集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中学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福建历史文化名人》《区域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等课程;曾获得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被授予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名师,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曾指导学生参加福建省第五届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获三等奖奖项。

一、近5年主持的课题:

1.福建革命文化品质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 2018年省级教改课题;

2.地方革命文化资源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研究, 2018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3.革命文化在应对大学生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影响的价值探究, 2018年省中特一般项目;

4.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解析和批判研究,2021年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

二、近5年发表的论文:

1.《关于加强高校革命文化教育的思考》,《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独撰;

2.《时代新人视域劳动教育略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4期,第一作者;

3.《革命文化对消除大学生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探究》,《教育评论》,2019年第7期,独撰;

4.《福建红色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探究》,《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独撰;

5.《将福建革命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的教学路径新探》,《毛泽东思想研究》,2020年第6期,独撰;

6.《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网络舆情应对探赜》,《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独撰;

7.《乙未割台后雾峰林家的发展探析》,《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独撰;

8.《社交媒体下高校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解析与批判》,《盐城工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第一作者。

余思新简介

余思新(1971—),男,浙江衢州人,博士,教授。2001年至2004年攻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法学硕士;2011年至2015年攻读武汉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法学博士。担任民革闽南师范大学总支副主委,民革漳州市委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党的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讲授课程分别为:研究生的《国外社会主义思潮专题研究》,本科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近5年主持课题:

1.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提高福建省新时代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研究》,编号:FJ2020Z002,经费6万;

2. 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研究》,编号:FJ2022B006,经费4万;

3. 主持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研究》,编号:23XKS002,经费20万;

4、主持闽南师范大学项目《海峡两岸政治融合与两岸一家亲理念实践探索》,编号:MSRH008,经费2万。

近5年科研成果:

一、发表论文

1.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问题意识”及其培育研究》发表于《教育评论》2020年第2期;

2.《数字赋能下智慧图书馆的价值取向研究》发表于《图书馆》2023年第7期;

3、《习近平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的生成依据与实践路径》发表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的科学意涵和理论贡献研究》发表于《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学报》2024年第3期;

二、奖励

1. 教学成果:《基于“一践行三学会”的思政专业师范生协同创新模式的建构与探索》2020年福建省第九届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黄良俊简介

黄良俊(1980—),男,福建省霞浦县人,讲师。2020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宁德师范学院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省部级项目4项目,校级项目多项,完成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篇。2020年12月入选宁德市“天湖人才”。主讲本科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研究。

近5年主持的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海港检疫体系的构建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1BZS099),经费20万;

2.主持福建省科技厅创新战略研究项目:近代中国海港检疫体系的构建及其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R0133),经费3万;

3.主持福建省教育工委统战专项重点项目:福建医保DIP付费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AT21027),经费1万;

4.主持福建省社科基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高端理论研讨会特别委托项目:“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依据、核心内涵及实践要求(项目编号:FJ2023TWX010),经费0.5万;

5.主持宁德师范学院创新团队项目:新时代卫生健康理念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T07),经费6万;

6.主持宁德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近代海港检疫体系构建的防疫作用和历史经验研究(1873-1949)(项目编号:2020Y021),经费5万;

7.主持宁德师范学院2021年内涵建设提升工程项目:构建新时代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项目编号:SZ2021003),经费1万;

8.主持宁德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ZX101),经费1.5万;

9.主持宁德师范学院师范教育亮色工程专项:习近平人民健康观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ZX212),经费1.5万。

近5年科研成果:

一、发表论文

1.《近40年中国疾病医疗史研究现状述论》发表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2.《国民政府战时疫情防控——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考察》发表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3.《继往开来擘画新图景 砥砺奋进开启新征程——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宁德城乡协调发展》发表于《闽东日报》12月7日第4版(理论实践);

4.《对芜湖租界租地交涉的考察》发表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5.《近代中国海港检疫体系的建立及调整》发表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6.《“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依据、核心内涵及实践要求》发表于《武夷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7.《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阵地作用》发表于《平潭时报》2023年第3979期。

二、专著

1.《近代中国海港检疫机制的演变及疫情防控》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三、获奖

1.2022年10月荣获宁德师范学院“2021年度科研先进个人”;

2.2022年12月荣获宁德师范学院第二届“超星杯”移动教学大赛二等奖。

王瑞简介

王瑞(1981-),女,河南信阳人,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宁波大学专门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大学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专业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目前担任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红色闽西与中国革命教研室主任、“红色闽西”网络文化工作室指导老师,兼任福建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历史学会柳诒徵研究分会特邀研究员、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会员、厦门市经济师协会会员、武平县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讲课程:红色闽西与中国革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近5年主持的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闽西土地关系的变迁及其影响研究(1927-1949)》(2023-);

2.主持并完成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新时代革命文化融入福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2020-2024);

3.主持并完成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博士项目《<红色中华>关于福建中央苏区报道的整理与研究》(2016-2019);

4.主持并完成福建省委统战部人文社科项目《公众史学赋能福建涉台文化资源的创新应用研究》(2022);

5.主持并完成福建省委统战部人文社科项目《福建乡村涉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2020);

5年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1.《才溪乡调查》对闽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启示,《龙岩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2.《毛泽东三进武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福建党史月刊》2019年第11期;

出版著作

3.担任《中央苏区(闽西)历史资料汇编》丛书(全十册)副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23年;

4.独编《<红色中华>关于福建中央苏区的报道》,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年;

5.参与编写《中央苏区(闽西)红军标语图志》,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

获奖

6.《福建乡村涉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获“2020年度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2021年1月);

7.获第二届福建省大学生五缘文化征文大赛优秀组织奖(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