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难点是: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
1.世界统一于物质
2.物质决定意识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
6.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难点是: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是: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从必然走向自由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向学生讲清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是: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3.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难点是: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剥削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本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2.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是:
1.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
3.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难点是: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难点是: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参考文献与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5、8、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9.《毛泽东选集》第1、3、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毛泽东文集》第7、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列宁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2.《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4.《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5.《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9.《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2.习近平:《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6月4日
23.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24.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
25.《世界知识年鉴2001/200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26.《政治局委员听的课》,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