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俊伟(1978.4-),男,内蒙古卓资县人,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导。曾先后毕业于内蒙古大学(2001)、中国人民大学(2004)、南京大学(2013),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访问学者(2015)。现为闽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和城市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等。迄今为止已发表学术专著1部(28万字),在《山东社会科学》、《国际城市规划》、《中南大学学报》、《辽宁大学学报》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译文2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近年来共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独立主持教育部课题2项、其他各类课题10项。
2014年入选闽南师范大学首批“121”人才,2015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曾荣获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年会论文奖(2015、2016)、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奖(2013、2014)、漳州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2011)、闽南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比赛奖(2011)以及民革漳州市优秀党员(2008)、闽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2017)等奖项和表彰。
主要社会兼职有福建省青联委员、省哲学学会会员、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员、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省海峡青年论坛促进会理事等。
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硕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本科、硕士)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理论(硕士)、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硕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科)、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本科)等。
近5年来主持的主要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期台湾学生运动研究(17YJCGAT004),资助金额8万元;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卡斯特《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翻译(14JHQ002),资助金额10万元;
福建省社科规划博士文库项目:城市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城市——卡斯特《城市问题》研究(2014ZF11),资助金额4万元;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项目:本科生导师制下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AS151297),资助金额2万元;
福建省委统战部B类人文社科项目:台湾学生运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TB15035s),资助金额0.3万元;
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漳州城市个性魅力培育研究(漳社科联〔2015〕5号)资助金额0.1万元;
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中国梦”视域中漳州城市凝聚力研究(漳社科联〔2014〕7号),资助金额0.1万元;
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漳州城市活力营造研究(漳社科联〔2018〕10号),资助金额0.08万元。
近5年主要的科研成果:
(一)专著:
城市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城市(独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二)论文
论谷文昌的统战工作实践及其社会历史效应,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8(4),中文核心期刊.
思政理论课改进与现场教学,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1).
我国中小城市个性魅力培育的策略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4).
卡斯特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理论的消费逻辑,辽宁大学学报2016(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台湾学生运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16(3),CSSCI扩展版期刊.
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化的典范——卡斯特《城市问题》析微,国际城市规划2015(1),中文核心期刊.
历史经验总结与中国特色道路开拓——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及其启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
从城市空间到流动空间——卡斯特空间理论述评,中南大学学报2014(2),CSSCI来源期刊.
马克思主义如何遭遇城市问题——西方城市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观点及评价,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
中国梦与城市凝聚力——基于漳州跨越发展与地缘文化视角的考察,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4).
试论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的相互关系及其当代价值,桂海论丛2014(2).
陈丽丽,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闽南师范大学台商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两岸政治与经贸关系、台商研究、“三农”问题研究。主持省级纵横向项目9项,其他横向课题5项。出版著作3部、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高校学报、《人民日报内参》、《八闽快讯》、知名涉台网站等发表学术论文、智库报告、专报件、时评文章64篇。其中CSSCI 6篇; 6项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内参》、全国台联《民情》、《八闽快讯》采纳;4项成果得到省部级领导批示;1项研究成果送报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办公室。部分著述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人民日报海外网、中评网(香港)、华广网、中国台湾网、华夏经纬网等专栏作者或特约评论员。
一、著作
[1]合著(主编):福建省台商投资报告2015-2016[M],九州出版社,2017年。
[2]专著:中国农业现代化制度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3]专著(1/2):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4]教材(2/2,双主编):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二、省部级领导批示、内参、专报件
[5]《......》(略),国台办领导批示(略),2020年1月6日。
[6]《......》(略),《人民日报内参》第 607 期采用,2018 年 5 月 29 日 。
[7]《新常态下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与路径》,2016 年 9 月《八闽快讯》收录,报送中共中央书记处。
[8]《开创福建“第一家园”建设十大新局势》,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2019年8 月,周联清省委常委批示。
[9]《福建“第一家园”建设背景下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设想与建议》,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2019 年 8 月周联清省委常委批示。
[10]《关于设立“两岸一家亲漳州示范基地”的建议-新形势下福建省对台工作新路径》,2017 年 9 月《八闽快讯》收录。
[11]《漳州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农业部,2017 年 6 月农业部批复并采纳实施,漳州市全域获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12]《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征事实与新路径》,全国台联内参《台湾民情》,2018 年 12 月收录。
[13]《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内涵、战略意义与推进路径》,全国台联内参《台湾民情》2017 年 12 月收录。
[14]《论“台独”的不道德性、危害性与消解策略》,全国台联内参《台湾民情》2016 年 12 月收录
三、学术论文
[15]两岸产业合作的成效评估及其路径选择研究[J],亚太经济,2015年第1期,CSSCI。
[16]新常态下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与路径[J],亚太经济,2015年第5期,CSSCI。
[17]福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步发展路径研究福建论坛,2014年第9期,CSSCI.
[18]闽台农业合作双赢机制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CSSCI.
[1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权益保障问题[J],经济纵横 2008年第2期,CSSCI.
[20]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原因、影响及保护对策 [J],福建论坛,2007年第8期,CSSCI.
[21]首届台商发展论坛学术综述[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22]漳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与策略探析[J],南方农村 2011年第2期。
[23]农村经济结构转换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J],福建论坛,2008年第3期,
[24]环境变革中的企业集团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5]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6]论农村经营的内涵及对策选择[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7]论西部企业组织与环境创新发展模式[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8]知识经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契机[J],宁夏大学学报,2000第3期.
[29]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30]两岸城市交流应该怎么导[J],中国评论,2019年第4期.
[31]福建第一家园建设的战略定位与落实路径[J],中国评论,2019年第8期.
[32]韩国瑜强势出线,能否赢得2020选举引关注[J],世界知识,2019年第16期。
[33]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与践行路径[J],中国评论,2018年第1期。
[34]两岸融合发展内涵与路径[J],中国评论,2018年第8期.
[35]民进党《两岸监督条例》的荒谬[J],香港《广角镜》杂志,2016年第5期。
[36]此次大选并不精彩[J],香港《广角镜》杂志,2015年第12期。
[37]两岸“一带一路”困难大[J],香港《广角镜》杂志,2015年第11期。
[38]“一带一路”在台两样情[J],香港《广角镜》杂志,2015年第10期。
[39]宋楚瑜的政治背叛[J],香港《广角镜》杂志,2015年第9期。
[40]台湾经济危机逼近[J],香港《广角镜》杂志,2015年第8期。
四、智库报告(独撰)、专论(独撰)
[41]《深化闽台融合研讨会取得五大成果》,中评网,2020年10月5日。
[42]《蔡当局在逼大陆对台进行经济制裁?》,中评网,2020年8月30日。
[43]《放弃“九二共识”,国民党将一无所有》,中评网,2020年7月15日。
[44]《性格迥异的蔡英文与特朗普政治操作何等相似》,华夏经纬网,2020.6.6。
[45]《民进党当局借疫情大搞“反中脱中谋独”活动》,中国台湾网,2020年2月28日。
[46]《中国评论新闻网:蔡英文胜选的“自信”缘何而来》,中评网,2020年1月17日。
[47]《中国评论通讯社:韩虽败犹荣 须正解552万票意涵》,中评网,2020年1月6日。
[48]《榆中县“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及投资机会分析——兼论台湾乡村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胞之家,2019年9月23日。
[49]《韩国瑜代职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或有五种不同结果》,紫荆网,2019年7月5日。
[50]《福建“第一家园”建设十大路径》,中评网,2019年6月24日。
[51]《专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福建使命》,中评网,2019年3月12日。
[52]《台湾新南向政策评估》,中评网,2019年5月19日.
[53]《聚焦两会 解读政府报告涉台内容》,中评网,2018年3月11日。
[54]《2018年对台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中评网,2018年2月5日。
[55]《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内涵与践行路径》,中评网,2018年第1期。
[56]《国、民两党在年底台湾县市长选举中的优劣势及选情》.华夏经纬网,2018年8月5日。
[57]《从台资企业大陆上市热动向看两岸资本市场赛局》.中国台湾网,2018年8月29日。
[58]《“九合一”选举政治影响观察:蓝绿力量仍呈均势状态》.台海网,2018年12月4日。
[59]《专论:“31条措施”是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中国台湾网,2018年12月6日。
[60]《专论:<告台湾同胞书>让两岸越走越近》,今日中国,2019年1月3日.
[61]《福建两岸闽南文化圈可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评网,2017.9.18。
[62]《闽南商文化对台湾青年具重要影响力》,中评网,2016年12月16日。
[63]《“新党青年精英搜索事件”政治影响观察》,华夏经纬网,2017.12.26。
[64]《“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内涵与践行路径》,中评网,2017.10.19。
[65]《两岸领导人会晤是30年来两岸交流重要成就》,中国台湾网,2017.12.11。
[66]《涉台园区建设是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探索》,中国台湾网,2017.12.05。
[67]《报告诠释“两岸一家亲”理念的使命与担当》,中评网,2017.10.19。
[68]《蔡式“台独之路”须遏制消解》,中评网,2017.6.16。
[69]《谁让台商无法“在商言商”》,中评网,2017年1月11日。
[70]《“台独”危害严重 必须遏制消解》,中评网,2016年11月13日。
[71]《两岸应不断完善产业深度合作机制》,中评网,2015年8月2日。
[72]《台商转型应融入大陆产业价值链》,中评网,2015年8月2日。
五、获奖
[1]专著:中国农业现代化制度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获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
[2]专著(1/2):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获2017年福建省漳州市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
六、负责科研项目
(一)省部级纵横向项目
[1]《福建建设两岸文化第一研究》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重大项目;项目经费5万,在研。
[2]《两岸一家亲智库建设》,福建省教育厅,2016年12月,项目经费100万,在研。
[3]《台商投资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联合委托,项目经费65万,已结项。
[4]《福建建设两岸文化第一家园研究》,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2019年,项目经费5万,在研。
[5]《福建省农业现代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步发展研究》,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经费5万,已结项。
[6]《福建省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类),项目经费,5万,已结项。
[7]《新时代大陆对台工作新变化、新特点和新思路》,福建省委统战部(B类人文社科),项目经费,0.5万,已结项。
[8]《经济新常态下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困难与出路研究》,福建省委统战部(重点项目),项目经费,0.5万,已结项。
[9]《两岸产业合作现况与政策选择 省统战部项目》,福建省委统战部(重点项目),项目经费,0.5万,已结项。
[10]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内容研析与对策建议 省统战部项目》,福建省委统战部,项目经费,0.3万,已结项。
(二)县市级横向课题
[11]《两岸一家亲漳州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漳州市发改委,2017年,项目经费29.8万,已结项。
[12]《福建省漳州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2017-2030)》,漳州市农业局,项目经费29万,已结项。
[13]《第七届共同家园论坛暨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管委会台湾工作部,项目经费12万,已结项。
[14]《诏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诏安县农业局,项目经费5万,已结项。
[15]《诏安县“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诏安县农业局,项目经费5万,已结项。
[15]《漳州与台湾百大企业集团产业对接空间和实现路径研究》,漳州市商务局,项目经费3万,已结项。
[16]《漳台文化产业对接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漳州市台办,项目经费项目3万,已结项。

陈俭(1971—),男,汉族,河南罗山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专业;2005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科研上,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与经济工作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史研究》《江汉论坛》《华东经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教学上,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有效教学》等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一、近5年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城乡金融关系发展研究(1949-2019)》(编号:19BJL012)。
2.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农村信用社研究》(编号:13FJL007),2016年结项。
二、近5年出版的著作
《中国农村信用社研究(1951-2010)》,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8 月出版。
三、近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1. 《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特点及启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CSSCI。
2. 《农村信用社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改革指向》,《江汉论坛》2016年第10期,CSSCI,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财政金融文摘》2017 年第 1 期转载。
3.《新中国城乡金融关系演化论纲》,《江汉论坛》2017年第9期,CSSCI。
4.《新中国城乡金融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江汉论坛》2018年第12期,CSSCI。
5.《改革开放 40 年:经济发展路径、制度与经验…》,《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4期,CSSCI。
6.《新中国金融体系演变的历程、经验与展望》,《社会科学动态》2020年第11期。
四、近5年获得的科研奖励
1.著作《中国农村信用社研究(1951-2010)》2017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编号:2016-038)。
2.论文《新中国城乡金融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学》2019 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编号:2018-181)。
3.(合作)研究报告《河南省高校精品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研究》2016年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编号:2016-24025)。

何孟杰,男,1975年生,福建寿宁人,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家智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政课智慧课堂、哲学实验、逻辑哲学等;近五年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篇,其它CSSCI、北大核心期刊3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所撰写的论文曾获得全国学校共青团中央特等奖等。拟开设研究生课程:《基于“互联网+”的思政课教学研究》、《哲学实验方法研究》、《逻辑学专题研究》等;主讲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一、2014年以来发表文章情况
1.《哲学的实验范式与实验方法》,载于《哲学动态》(权威期刊,CSSCI核心),2014.
2.《对量化问题的哲学实验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权威期刊,CSSCI核心)2019。
3.《大学生微博中的后现代价值观趋向》,载于《当代青年研究》(CSSCI核心),2015.
4.《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课堂教学大数据探究》,载于《现代教育管理》(北大核心),2016.
5.《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毕业生代际流动——基于福建省高校的调查》,载于《教育评论》,2015.
6.《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 Colleges Based on Class Attendance Rate》,载于《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Judicial, Administrative and Humanitarian Problems of State Structures and Economic Subjects》,2017.
7.《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与思维方式转型进路——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载于《龙岩学院学报》,2016.
二、2014年以来主持的科研项目
1. 2017至今 《哲学实验的哲学基础》,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主持。
2. 2018-2019《智慧课堂的标准与应用——以“课堂派”为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项目,主持。
3. 2018-2019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之智慧课堂教学》,福建省教育厅“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项目,主持。
4. 2015-2017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行为研究》,福建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项目,主持。
5. 2014-20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与实施》,福建省教育厅项目,主持。

李晓元,男,辽宁人;现执教于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哲学学者,诗歌创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导师。2007年同时获省优秀教师、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个荣誉称号;获省、市两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本科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政治系政治专业(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主要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史》《文化哲学》《人学理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方向为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和闽南文化学,个性化研究方向为文化世界哲学/工作世界哲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世界向度研究”(2012-20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及其创新问题研究”(2017-2020)。已出版《产业技术与城市化——技术与人、自然、社会》《人学走进工作世界》《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哲学与文化世界——人民性的根本意义》等九部学术专著;已出版诗著《穿越者之诗——从故乡到异乡》《子夜独白》二部。率先提出和阐明“和谐人”、“共同体人”或“命运共同体”、“工作世界”、“文化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等概念范式并已在学界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学术贡献是开创了以工作世界为核心范式的文化世界哲学和人民哲学新理论,并将工作世界分析方法拓展到人学、宗教文化、诗文化、闽南文化等相对文化世界的意义分析。
近年主持、承担的代表性课题
1.2012-2016年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世界向度研究”,并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许茨生活世界现象学理论研究”。
2.2017-2020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及其创新问题研究”。
3.2016-2020年主持完成福建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传统文化‘创新德育’资源现代转化研究”,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4.2013-2015年主持完成福建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闽南文化德育资源现代转化研究”。
5.2010年主持完成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科学发展观的人本范式与人性化工作关怀”。
6.2011年主持完成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开漳圣王文化与构建漳台精神共同体研究”。
7.2017年主持完成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土楼文化德育资源现代转化研究”。
主要学术专著与文学著作
1.《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独著。
2.《人学走进工作世界——主体化人学初探》,人民出版社,2012年。独著。
3.《世界境界哲学——中国梦的世界境界及其实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独著。
4.《工作哲学引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第一著者。
5.《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许茨<社会实在问题初探>》,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第二著者。
6.《产业技术与城市化——技术与人、自然、社会》,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二著者。
7.《和谐人——一场人文化的变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第一著者。
8.《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向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独著。
9.《哲学与文化世界——人民性的根本意义》,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一著者。
10.《穿越者之诗——从故乡到异乡》(诗与论合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独著。
11.《子夜独白》,诗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独著。
近年代表性学术文论
1.“文化世界的工作世界本质——人民性的根本意义”,《社会科学辑刊》2018年05期,核心期刊,CSSCI。
2.“文化世界的总体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生态”,载《学习论坛》2018年06期,核心期刊。
3.“哲学研究转型论”,《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04期,核心期刊,CSSCI。
4.“从生活世界到工作世界——许茨现象学的文化世界走向”,《齐鲁学刊》2013年05期,同时载《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哲学学报》2013年05期,核心期刊,CSSCI。
5.“新农村建设:以产业技术现代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内浦地区发展研究》,韩国期刊,2006年04卷01期。
6.“共同体人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新视域”,《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4期,核心期刊,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10期全文转载。
7.“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主体化向度”,《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5期,核心期刊,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01期全文转载。
8.“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想的历史建制及其现代性”,《江淮论坛》2007年06期。核心期刊,CSSCI。
9.“从陆神到海神:妈祖文化的工作世界源流与嬗变”,《闽台文化研究》2015年03期。
10.“文化哲学视野中的闽南文化意义结构研究”,《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03期。
11.“闽南文化先大陆后海洋的空间运行逻辑——闽南史前技术文化的考古学意义”,《闽台文化研究》2016年03期。
12.“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总体观”,《齐鲁学刊》2015年03期,核心期刊,CS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