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学工动态

星海扬帆共渡,心桥架爱同行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   浏览次数:

引言

宇宙中总有一群 “星星的孩子”,用独特频率闪烁光芒。他们或许沉默寡言,却会在触摸花瓣时绽放纯粹微笑;或许对喧嚣世界迷茫,却能在音符中寻得心灵归处。这些被温柔命名的自闭症孩子,正以独一无二的视角编织璀璨星空。让我们放慢脚步,带着理解与爱意靠近,聆听沉默背后的温暖回响。

认识自闭症

自闭症,医学上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它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并伴随终身。

自闭症儿童往往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显著缺陷,比如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对他人的呼唤缺乏回应。在语言发展上,他们可能说话较晚,或者存在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困难,常常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从数据上看,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每68名儿童中就约有1名自闭症患者 ,我国自闭症患者也超过了1000万,其中儿童患者约200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需要我们关注和关爱的生命,了解自闭症,刻不容缓。

建沟通之桥

在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时,常常面临语言表达与理解的双重挑战。他们可能在口渴时无法清晰说出“我想喝水”,而是通过哭闹、指向水杯等非语言方式传递需求。眼神交流和肢体互动同样存在障碍——交流时他们的目光常处于游离状态,对握手、拥抱等友好肢体动作可能无法理解甚至产生抗拒反应。

针对这些特点,可采用以下沟通策略:使用简单清晰的短句,每次仅传达一个具体指令,避免复杂句式给其造成理解负担;制作包含图片或文字的沟通卡片,以此帮助他们直观理解指令并表达自身需求;同时,通过微笑、点头等正向身体语言传递友好信号,配合轻柔的触摸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进而逐步搭建起信任沟通的桥梁。

同行伴“星”程

对于自闭症群体,我们需以尊重和包容为基础,从认知、行动和社会层面给予支持:首先破除“异常”“障碍”等偏见,理解其神经多样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学习用简单语言、视觉辅助工具与其沟通,避免强行干预非伤害性行为;其次主动参与康复机构志愿活动,在专业指导下耐心陪伴训练、协助组织适应其特点的活动,或为自闭症家庭提供倾听与实际帮助,日常公共场合遇其情绪波动时保持包容不围观;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线下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分享真实案例,倡导关注其就业教育权益及政策支持,推动社会接纳差异、关注潜能,让自闭症群体在友好环境中以独特节奏被看见、被尊重。

总结与展望

本次班会中,我们一同走进了自闭症的世界。在与自闭症儿童相处时,需掌握沟通的“三把钥匙”:用简单清晰的语言传递指令,借助图片文字搭建理解桥梁,通过微笑、点头等身体语言传递温暖。而家庭的耐心守护、学校的专业引导、社会的包容接纳,共同编织成支撑他们成长的坚固网络。

我们憧憬着这样的未来: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能在充满善意的土壤里扎根,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去探索知识,获得适配的就业平台去展现潜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由舒展生命的模样。让我们以爱为帆,以行动为桨,共同为自闭症群体筑起一片包容的天空,载着他们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文字:施心瑜 图片:马克思主义学院自律委员会心理协会 责编:沈书伊 编审:邓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