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学工动态

“公考”上岸记 |我院举办第二期就业先锋故事分享会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浏览次数:

考研、优秀师范生校招、教招一直是我院毕业主要就业流向, 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鼓励大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化的工作要求,拓宽大学生就业视野,充分发挥我院毕业生就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24日下午,我院在瑞京“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站举办“公考”上岸记的就业先锋故事分享会,我院2021级本科生李文倩(选调生)和陈若瑶(国考上岸)两位同学参加分享会,辅导员沈书伊主持活动。

活动回顾

分享会上,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2021级思政二班的李文倩说,今年选择选调这个就业渠道,一是因为喜欢待在基层,更想回到熟悉的家乡工作;二是在大学生期间参加社团组织活动和各类比赛活动,自我感觉在组织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得到较多的锻炼,对在基层的公务员岗位工作比较有信心。会上,她分享在备考选调生和教师岗位“双线作战”的经历。她说,备考是煎熬的,每天坚持学习8小时以上是基本,高效利用时间研究选调政策、刷题备考的同时,还把时政热点融入思政课教案,把申论金句用到教师试讲中,做到“一学两用”。她相信,思政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会联系”——能把马哲的辩证思维变成考试和求职的实用技巧。备考期间,她积极调整心态,劳逸结合,既专注目标,又灵活应对,最终在政策理解、笔试面试等方面积累了扎实经验。沈老师勉励在场同学,文倩的经历证明只要找对方法,专业学习不仅能提升理论水平,更能直接助力就业。

公考上岸的陈若瑶在大学期间,工作生活比较简单。她说,能成功上岸一是自己准备公考的时间比较早;二是复习的方向与方法刚好与考试方向吻合。她表示,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便开启了“早八晚十”的备考模式。图书馆的闭馆音乐成了她最熟悉的旋律,写满批注的真题卷堆起来有半人高。在备考最紧张的阶段,她曾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日,连吃饭时都在听时政热点。面对行测的速度挑战,她每天坚持做一套限时训练;针对申论写作,她反复修改了近百篇范文,直到手指磨出茧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面试环节。在面试准备中,她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到嗓子沙哑,把思政专业课的案例分析技巧转化为面试答题的“独门秘籍”。当被问及备考心得时,她笑着说:“那些刷题到凌晨的日子,那些背到想哭的时政要点,现在都成了最珍贵的成长印记。”如今,已成功考入国家税务总局福清市税务局的她用实践证明:每一个挑灯夜战的坚持,都是通往梦想的阶梯。沈老师鼓励在座学子,马院的同学不仅可以成为一名教师,思政专业学习也适合大家从事公务员岗位。

活动尾声

会上,辅导员沈书伊勉励在场同学们向就业榜样看齐并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做好规划是成功基石,要将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结合;其次,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社会上三百六十行皆是你的赛道;最后,马上行动是破局关键,莫让计划停留在纸面。

本期励志人物分享会围绕“公考”专题,为同学们搭建了与优秀榜样交流的平台。以励志人物的成长故事和经验为桥梁,连接个人与自身理想,激励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榜样为标杆,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我,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迈进,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文字:马克思主义学院资助中心 图片:马克思主义学院资助中心 责编:沈书伊 编审:邓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