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惧烈日,少年笑对骄阳。”十月金秋,一场为期15天的军训,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新生留下了深刻的成长印记。烈日下挺拔的身姿,操场上挥洒的汗水,共同构成了这堂名为“军训”的大学第一课,让同学们在体魄的锤炼与意志的磨砺中,褪去稚嫩,收获坚毅与温情。


迷彩青春展风采
回望,军训中总有那么一些身影,让人感觉是那么甜。退伍复学女兵苏泽钰竟然没有拥抱“军人免训”权利,选择与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训练场,和我们一起体验军训的“苦”与“甜”,我们虽无法估量她“率先垂范”行为给同学们带来鼓舞,但我们连的旗手、护旗手皆是女兵就是她影响力的一个佐证,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铿锵誓言。据沈老师说,2025级没有一位同学在思想上放弃军训,即使是因身体原因无法参训的同学皆是以顽强的毅力“上去又下来,又坚持上去,又下来,又上去”,直到最后教官主动提出“该同学确实不适合这个强度训练”才作罢。
免训的台籍同学黄湘芸和陈羿霏等同学虽未参训,却主动加入后勤志愿队伍,15天风雨无阻递水送药、整理物资直到最后病倒,以细腻的关怀让温暖在彼此心间悄然流淌。旗手梁佳乐始终以挺拔的身姿高擎连旗,任凭汗水浸透衣衫,依旧稳如磐石,成为整个方阵的方向与灵魂。荣获“军训标兵”的罗展鹏,既是队列中严于律己的“排头兵”,也是休息时以精彩武术点燃全场热情的“开心果”。这些动人的点滴,汇聚在一起,编织出军训时光里最温暖而明亮的底色。


团结奋进聚合力
军训,是体能的试炼,更是意志的锤炼与团队精神的凝聚。每一天,从清晨的站军姿、走正步的磨练开始。双腿虽已颤抖不止,但身姿依然挺拔;汗水虽已浸透衣衫,但口号依旧响亮。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需要反复练习的动作,让大家懂得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标准。内务整理中,一床被子叠了又拆、拆了又叠,直到棱角分明;应急演练时,从最初的慌乱到后来的沉着有序——2025级的同学们,正是在这一个个细节里,将纪律与规范刻入心间。

训练间隙,总有温暖的细节打动人心。一瓶悄然递来的水,一句真挚的鼓励,一次耐心的提醒,这些微小的善意汇聚成支撑彼此继续向前的温暖力量。护旗手蔡嘉欣对此感触尤深:“当我扛枪踢正步,生怕一步出错影响整体节奏时,是身边伙伴们的眼神与鼓励,给了我坚持到底的底气。”

除了严肃的训练,还有那些充满欢笑的时刻:集体观影时大家的专注与沉浸,拉歌比赛中各连队互不相让的声势,趣味游戏时爆发出的阵阵笑声……这些活动不仅缓解了训练的紧张,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从陌生到熟悉,从“我”到“我们”,这段迷彩下的日子,让“团结”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成为一段真实流淌的情感,一种彼此支撑的信念。


砥砺初心向未来
军训进入尾声,变化也在细微处悄然发生。那个第一天站十分钟军姿就喊累的男生,如今能纹丝不动坚持一小时;那些初来时散乱的脚步声,已汇成整齐划一的节奏。第十天突降大雨,全体同学在教官指挥下冒雨完成演练,无人抱怨,也无人退缩。雨水混着汗水从脸颊滑落,他们眼中的光芒却愈发坚定。一位同学在军训日记中写道:“从前觉得爱国很远,如今却感到它融在我挺直的脊梁和脚下的每一步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对马院学子而言,这场军训正是扣好大学生活“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一课。这十几天,是告别也是开始,是磨砺更是成长。迷彩终会褪去,但由此收获的坚韧、担当与协作精神,已深深烙印在青春的脚步里。

荣誉榜

▲我院荣获军训先进单位
军训标兵宿舍
瑞京B南703c
瑞京D北508
瑞京D北326
瑞京D北509
瑞京D北327
瑞京D北314
军训标兵
苏泽钰 何煜雯
邱念祎 黄雨萱
秦雨竹 何伊诺
梁佳乐 王芷蕾
林修齐 潘靖雯
蔡嘉欣 罗展鹏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愿2025级全体新生带着这份淬炼后的成长,不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殷殷重托,以“一马当先凌云志,笃行实干先锋人”的昂扬姿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无悔篇章!
(文字:王钰婷 图片: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沈书伊 编审:邓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