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校园生活里的竞争、人际交往中的摩擦以及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困惑,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既能以善爱之心温暖自己,又能用包容之态点亮他人的生活,我院自律委员会心理协会组织各班心委召开以《善爱温暖自我,包容点亮生活》为主题的心理班会。




01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
清晰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基石, 更是个人成长的关键。它帮我们看清优势,在擅长领域发光发热;也让我们直面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升。当我们了解自己,就能在人生里做出更契合内心的选择。
学会自爱
自爱,是心灵的基石,至关重要。懂得自爱,才能在面对挫折时,给予自己支撑与慰藉,不被轻易打倒;才能明晰自身价值,不盲目迎合他人。当我们学会自爱,便拥有了抵御外界风雨的力量。
02善的力量

善的定义
善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从道德角度看,它表现为善良,是一种发自内心对他人的善意与关怀,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从社会角度看,善是促进和谐、推动社会美好发展的积极力量。
善举的影响
善举如微光,却能汇聚强大力量。它或许是老人跌倒时的一次搀扶,让信任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或许是给贫困地区孩子捐赠书籍,为他们打开知识大门。这些微小的善举,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03包容的智慧

包容的意义
雨果曾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包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是理解与接纳,让集体更具凝聚力;是豁达的处世智慧,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培养包容心的方法
换位思考:遇事多站在对方角度想,理解其行为动机,像朋友失约,想想他是否有难处
接纳差异:尊重不同观点、习惯,不强行要求他人与自己一致,比如尊重不同的饮食习惯。
班会总结
善爱与包容是人性的温暖之光。它俩如基石,支撑着和谐关系的构建,能化干戈为玉帛,让家庭美满、社会祥和,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处世智慧。
往后的日子,愿大家怀揣善爱之心,温暖他人,在面对分歧时,用包容化解矛盾。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文字:林诗沣 图片:马克思主义学院自律委员会心理协会 责编:沈书伊 编审:邓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