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我院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我院学子的课外研读能力,推进我院马克思主义科普基地建设,4月7日晚,我院于综合楼中区606开展第十四期“一马驿站”研讨班。本次研讨班由姚禹老师主持,我院部分2023级、2024级研究生与本科生参加。

本期研讨班主题为:走向黑格尔的马克思——重勘哲学史视域中的思想关系。本次研讨聚焦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联结这一哲学史经典命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明确承认自己是黑格尔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实则揭示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复杂路径。针对学界长期存在的“依附论”“扬弃论”“断裂论”三大诠释范式,研讨班通过文本考辨与理论推演,揭示马克思批判性解构与创造性转化黑格尔辩证法的复杂路径。以卢卡奇为代表的“一致论”将黑格尔辩证法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基因,强调《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总体性辩证法”与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同构性。这种解读确实揭示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继承,如《资本论》中商品形式辩证法的演绎逻辑与黑格尔《逻辑学》的范畴运动存在显性关联。但这种依附性解读容易陷入“将黑格尔马克思化”的陷阱。梅林和科尔施的“颠倒论”聚焦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唯物主义改造,这对应研讨班分析的“实践转向”核心,但他们的思路也未能超越出“倒立着的”和“倒过来”的这个影响深远的比喻。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说与科莱蒂的“问题域转换”理论,在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存在着一种断裂,这种断裂就是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总问题与马克思的科学的总问题之间的断裂。看不到这种断裂关系,将遮蔽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意义所在。

在核心研讨环节,大家共同分析了这三种诠释范式背后共有的底层逻辑,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历史性。这种不断回到经典文本返本开新的理论范式,在当下的时代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可以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潜在的批判性力量。当新黑格尔主义试图用“承认理论”重构马克思主义时,我们更需要回到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根本改造——不是简单倒置或概念移植,而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将哲学批判落脚到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本学期“一马驿站”研讨班将继续聚焦文本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欢迎各位对研讨班感兴趣的同学前来参加!
(文字:林晨 图片:缪俊杰 责编:任程龙 编审:邓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