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湖湘文脉,探索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新路径——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在湖南
文章来源:新福建 更新时间:2025-07-25 19:0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考察调研足迹,近日,由闽南师范大学牵头,与三明学院、厦门华厦学院师生组成的“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湖南站)一行前往湖南长沙、株洲两地,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队伍汇聚3校师生,涵盖8个学科,由“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专家、思政课教师,以及本硕学生骨干共31人构成。
教育筑基:薪火相传的湖湘文脉
实践队探访岳麓书院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大意义,在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中探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历史印记,了解到湖湘大地的先人们究天人之际、格物穷理的崇尚科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写就了“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人”的壮美传说。李颖诺同学在研学中表示,“岳麓学院、城南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以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育天下英才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影响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在湖南一师旧址,实践队追寻青年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求学足迹,感悟到早期的湖南一师就以“修养教育家之精神”为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诸多栋梁。正是在一师受教育的革命先烈推动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以青春之躯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姚禹博士在参观后表示,“在这里我学习了湖南一师‘教育救国’的历史,看到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育才造士’,信奉‘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的传统文化。以史为鉴,我们要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

实践队在岳麓书院参观

实践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参观
科技赋能:自主创新的硬核力量
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学中,实践队师生了解了山河智能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和发展历程。洪水英老师表示,“山河智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公司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在参观装备制造车间,师生目睹全球首创的5G智能旋挖钻机生产线,企业负责人介绍,“我们的核心技术自主化率超95%,专利转化率达80%”。师生被科技含量满满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所震撼,缪俊杰同学表示,“山河智能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教育-科研-产业’的闭环联动对破解技术封锁的关键作用,我切身感受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产业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兴未艾的百年变局,激励着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奋勇前行”。

实践队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参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上持续用力。在参观被称为智慧基建“最强大脑”的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时,队员们站在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中国的圆月亮”的矮寨大桥模型面前,深刻领悟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大无畏精神。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师生观看了湘江大桥建设过程在云端的实时推演,一个个“天堑变通途”的故事让中国式现代化蓝图更加具象化。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队员们近距离感受“中国速度”背后的科技力量,磁悬浮列车研发实验室中,工程师生动展示着“产学研用”协同案例,校企联合攻关的永磁牵引系统,助力列车能耗降低30%。在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筹备处旧址,队员们聆听企业资深员工讲述祖孙四代坚守铁路的故事;在智能化车间,队员们观摩年轻的员工组装动车组、地铁车辆,深刻感受中车株机人“志存高远、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与产业报国的深厚情怀。

实践队在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参观

实践队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参观
精神铸魂:红色基因的时代表达
在韶山,师生参观了毛泽东主席的故居,并在毛泽东主席铜像广场举行“强国有我”敬献花篮缅怀先烈仪式;在刘少奇纪念馆,师生研读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手稿;在橘子洲,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再生教授讲授别具“湘”味的思政微课:“从韶山到花明楼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的鲜活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实践队前往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及雷锋故居参观学习,借助珍贵实物和生动影像,深情瞻仰儿时的榜样雷锋。杨纯真同学表示:“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螺丝钉’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落地生根。“‘螺丝钉精神’与山河智能的‘工程师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陈源充博士在现场教学时说,“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在湖南省博物馆里,从马王堆的千年奇迹到“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的丰富展品,队员们在一件件文物中深入了解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当看到马王堆汉墓的“天文星象图”与中车“北斗导航列车定位系统”展板并列展示时,邱钐雨同学说:“从观星问天到探海穿山,科技创新的密码藏在文化基因里,湖湘文化殿堂就是自信自强的源头活水。”

实践队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参观

实践队在刘少奇纪念馆参观

实践队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参观

陈再生教授为实践队队员现场讲授思政课
研学畅谈:教育科技人才健康生态
实践期间,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廖志丹来湘看望慰问实践队师生,并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校长石元泉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实践队全体师生座谈交流。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实践队研学视频短片,队员们现场分享了实践心得体会。廖志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要“相信亲历的力量”,通过此次社会实践真正走到现场回顾历史、感受社情民意;要始终牢记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知行合一中不负韶华、不负青春,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推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廖志丹与队员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座谈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接下来,实践队将在此次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聚焦科学家精神与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教育科技人才协同驱动的区域发展范式转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深入挖掘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在湖南的生动实践,系统梳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并结合福建高校的学科优势与区域特点,撰写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共同探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罗菊熙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8057/3448795.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0&linkV=17534515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