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四川、辽宁 开展“红色基因溯源+前沿课堂问道”双轨研修活动
文章来源:漳州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5-08-01 16:13

漳州新闻网讯(刘红旗)2025年7月,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分赴四川、辽宁两地开展“红色基因溯源+前沿课堂问道”双轨研修,在四川大学探索AI时代思政教育新范式,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感悟精神伟力,为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新时代思政课注入新动能。

本次研修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干货满满的理论教学,也有意义深刻的实践考察。在理论学习环节,四川研修之行中,教师们聆听了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洪兵教授《从古蜀文化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报告,从巴蜀文化的视角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辽宁研修时,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福岩教授的《谱写辽宁全面振兴新篇章》讲座,剖析了辽宁全面振兴的路径,为教师们带来了关于区域发展的深刻思考。这些理论知识的输入,为后续的实践考察奠定了基础。
实践考察环节更是亮点纷呈,教师们的足迹遍布多地,在不同的场景中感受精神的力量与时代的变迁。在四川绵阳“两弹城”,邓稼先旧居泛黄的日历、“院士楼”里的故事,让教师们深切体会到“两弹一星”元勋们“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奉献精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前,永远停在14:28的时钟,诉说着抗震救灾的悲壮与灾后重建的奇迹;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中,歼-10、歼-20等战机展现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成都市博物馆的文物与成都人民公园保路运动纪念碑,则串联起巴蜀大地的历史文脉与爱国情怀。

辽宁的实践考察同样震撼人心。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内,杨靖宇的马刀、赵一曼的绝笔信等实物,见证着抗联将士“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英雄气概;关门山的密林深处,“重走抗联路”让教师们体会到抗联战士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坚守与抗争;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的微党课,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抚顺雷锋纪念馆里,雷锋的日记与事迹,传递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初心;抚顺战犯管理所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的对比,让大家深刻感悟和平的珍贵。

此外,研修活动中还融入了对乡村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考察。四川的战旗村、永丰村,让教师们看到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从传统技艺体验到现代化农田图景,感受着农村的蓬勃生机;三苏祠博物馆则让人在三苏的家训家风与文学成就中,领悟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通过赴四川、辽宁两地的暑期实践研修活动,学院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思政素材,深化了对相关精神与理论的理解,也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师担负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修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积累的丰富素材将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案例。未来,将把巴蜀大地的历史回响、辽沈大地的红色记忆融入思政教学,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故事相结合,推动思政课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跃升,努力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http://www.zznews.cn/system/2025/08/01/031322407.shtml